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海晏
河清海晏促宜居  精雕细琢提品质
来源:海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8年09月12日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水清草盛、楼齐路净。耐人寻味的城市小品,流连忘返的景观廊道,凸显着浓厚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底蕴。夜幕下的海晏县城被霓虹灯装扮得流光溢彩,同海路商业街华灯齐放,王洛宾广场歌舞欢闹,西海湿地公园绿草芬芳,全省首个新型农村社区搬迁楼里笑语不断,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近年来,海晏县委、县政府立足特殊的生态环境县情,以保护生态为统领,致力于建设“美丽海晏”,提出了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优势产业集聚、文化旅游发达、民族特色鲜明”的宜居宜游草原美丽小镇的城市发展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为核心,统筹城乡有序发展,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全县人民的勤劳智慧,绘就了高规格、大手笔的美丽海晏新蓝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增多,城镇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建设走在全省牧区前列,其发展速度之快,让每一位海晏人倍感自豪。

城建发展,规划先行。

一座城市发展的好不好,规划的龙头作用是关键。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海晏县坚持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为总揽,以撤县设市为动力,注重规划之间的无缝衔接,着力推进“三规合一”成果应用,高起点编制了海晏县总体规划、海晏县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突出将西海镇、三角城镇打造为红色小镇和生态绿色城镇,启动编制《全县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城市生态保护、产业培育、文化旅游、商业开发、生活居住五大主体功能区轮廓更加清晰,城乡总体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被评为省级县域乡村规划示范县。

夯实基础,提升品质。

人们的生活、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历届海晏县领导班子更加注重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善,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先后实施了环城路、海湖路、西海大街、三角城大街、通海路商业街等重点道路工程建设,以及小街小巷、断头路的改造提升工程,三角城镇“一环五纵四横”路网全面形成,城市路网日臻完善、道路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高度关切热点民生,“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5亿元,实施了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水、供暖管网改造、楼体美化、污水处理、城镇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43项,相继建成了县城民族寄宿制中学和小学,文体中心、县医院、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区、县行政服务中心、王洛宾广场、民族运动体育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地下管廊整治、唐湖电厂供暖、农村电网改造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着力改善居住条件,举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以乙区平房、老政府周边为重点,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10户。按照“高标准规划设计、分年度建设推进、全方面配套设施”的思路,投资5.4亿元建成了全县最大的住宅小区“海湖新区”,让更多的群众感悟到城市居民的快乐。

产城融合、景城一体。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海晏县把产业支撑作为首要位置,将城市建设、景点打造和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等“国字号”战略品牌建设机遇,着力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牧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等摆布在城镇周边,辐射带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特色旅游业发展,有力推动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景城一体。绿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建成运营,成功吸引20余家企业“拎包入驻”,工业在城市发展中逐步实现转型。注重吸引社会资本,投资4.4亿元的“印象海晏”文化旅游商业城全面建成,同海路商业街一片繁荣,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西海镇、三角城镇统筹发展,借助援建外力,投资2.12亿元的康复产业园拔地而起,西海郡古城遗址加紧修复、西海湿地公园附城北依,自行车休闲景观廊道横穿湿地,麻匹寺河倾城而下,湿地两侧绿树成荫,两镇链接地带十里生态长廊、产业融合发展带初步形成。

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海晏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多管齐下强生态,打造环湖北岸宜居宜游的草原美丽城市目标迈出了铿锵步伐。着力从源头上强化生态保障,“十三五”以来,海晏县围绕金银滩草原、湟水源头、环湖北岸等重点,累计投入资金4.7亿元大力实施环湖地区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湟水河源头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工程,统筹推进环湖地区以草地保护、防沙治沙、“山水林田湖”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城市上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更加注重城市风貌,对原221厂31栋旧住宅楼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外立面改造,东西大门景观小品全面建成,两镇主要建筑物亮化实现全覆盖,城市“红色”元素更加突出。强化产业绿色方向,严格执行产业发展“禁投清单”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三位一体”环境准入体系全面形成。聚力城市绿化,三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13.05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4%,如今,海晏城市的每一条道路,沿路镶嵌起一条条绿色的织锦,让绿意爬满城市街区的大街小巷。

蓝图点睛、创优管理。

突出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海晏县城市发展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海晏县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使海晏在全省牧区城市中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全面整合城管、物业、环卫、供暖供水、保障性住房管理等市政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城市精细管理长效机制,西海镇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两镇小区物业实现全覆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智慧海晏建设,市政路灯、交通信号、安全监管远程控制系统全面运行。逐步将镇村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文明城镇、省级食品卫生县成功创建。两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试点推进金滩乡西岔村污水标准化处理工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规范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标准化垃圾处理厂实现乡镇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53%。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提升工程,29个行政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率先在全州推行新能源公交车,城乡绿色公交线路达7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如今的海晏,处处靓丽的景观看点与无垠的绿色交相呼应,让更多的海晏人民工作之余体味到了少有的惬意与欢娱。当前,国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如一股甘泉散漫中国大地,海晏这座现代化草原美丽小镇正在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悄然兴起,海晏全县上下正在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小康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