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海晏 > 四乡两镇
青海湖乡基本情况
来源:    时间:2023年09月01日    

一、基本情况

青海湖乡总面积863.8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116.2万亩、耕地8566.95亩,现辖5个行政村,现有1017户3099人,其中脱贫户为47户121人,有汉、藏、蒙古、土等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5.3%,是典型的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兼营小块农业的牧业乡、文化旅游融合的乡,乡内交通便利、文旅资源丰富、畜牧产业厚实、人文地理特殊。

二、村集体现状

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鼓励各村走差异化经营道路。2021年至2022年乡村振兴资金共投资1360.73万元,实施项目5个,其他资金投入1399.38万元,实施项目5个,目前共建成8个,正在施工2个,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重点项目等带强村级造血功能。一是走资源经营之路。立足本土优势,稳定一产,投入乡村振兴资金334万元,打造了达玉五谷村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畜棚4栋,配套堆粪场、草料棚、隔离室、消毒室、青贮池等设施,有效推进人畜分离工作,实现生态环境向好。投入资金360.73万元,实施了达玉德吉村幸福难高原型藏羊基地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建设顼目,通过“转变传统、提升本土、推进特色”,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二是走特色发展之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中建立了“畜牧+企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了西海星墅自驾车营地,并且扩大了达玉五谷村清湖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规模,持续发挥好本乡企业带头引领作用,形成“一乡一龙头,一乡多品牌”的发展思路。同时提供就业岗位26个,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有效落实“带农、联农、富农”机制。三是走新型能源产业之路。投入资金198万元,在达玉五谷村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装机规模达431.65KW电站一座,并实现并网发电,年收益达20万元,填补我乡清洁能源空白。四是走“飞地”经济之路。依托本地人才、项目资源优势及中央扶持资金,成立了塔列生态畜牧业股份制经济专业合作社,将养殖基地设在甘肃省张掖市,引进西门塔尔牛进行养殖发展,以“飞地经济”形式运营,有效补齐受地理条件及技术限制,以及难以在本村实现高效养殖的短板,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三、山东援建需求

一是进一步建立以新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机制。深入学习山东临沂乡村振兴发展中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典型经验,持续深化我乡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基础设施提升、人才队伍培养、新型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发掘、组织机构振兴上注入新动力。

二是进一步建立“传帮带培”智力帮扶长效机制。制约发展的其中一个要素是人才,尤其是缺乏技术性人才。希望两地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交流智力帮扶的工作成效。争取我乡广大领导干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牧民群众等赴山东考察学习的机会,争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对口培训等办法,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积极协调搭建对口援建平台,争取各类产业发展体系在青海湖乡建设,全方面、多层次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进一步建立互惠互利的产业合作机制。大力推进特色农牧和优势旅游等产业发展。以持续深化产业对接平台建设为支撑,吸引临沂企业来青海湖乡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特色种养业、文化旅游业等,助推东西部产业合作升级,为青海湖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