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海晏 > 四乡两镇
西海镇基本情况
来源:    时间:2016年10月09日    
   西海镇位于海晏县城西北部,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平均海拔3180米,年平均气温0℃,无绝对无霜期。全镇规划总面积9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西海镇交通便捷,距西宁98公里。自治州首府于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迁址到海晏县西海镇。西海镇前身系原国营二二一厂,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曾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现已退役。西海镇现辖居民委员会4个,驻镇行政企事业单位170家,共有干部职工6917人,个体工商户700余户,集贸市场3处。

  西海镇总人口13484人4737户(其中常住人口 8298人,流动人口5186人),有汉、藏、回、蒙古、撒拉、土等13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50%。镇区居民主要从事商贸、运输、建筑、旅游、餐饮等行业和工种。2014年西海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7.43亿元,比2013年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1元,比2013年增长8.2%。

  一、城镇基础设施

  全镇市政道路纵横交错,共有城镇道路19条,22公里,已初步形成六纵六横的发展格局(六纵为:五一路、刚察路、将军路、银滩路、金滩路、门源路;六横为:央隆路、祁连路、西海大街、原子路、同宝路、海北大道)。移动、联通、铁通、电信等综合通讯服务网络覆盖全镇。镇区公共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花卉面积约7000平方米。镇区实行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镇区供水管网长度109公里,日供水能力2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镇区排水管道总长45.5公里,有污水井1453口,雨水井685口,污水年排放量约158万立方米。人均住房面积19.34平方米。镇区内有人工湖2个,水域面积16万平方米;环卫垃圾车5辆,高空作业车1台,洒水车1台,垃圾场1座,垃圾斗90个,果皮箱100余个,公共厕所10个,年清运生活垃圾2万余方,城镇路灯1119杆,人行道25 公里,仿汉白玉栏杆17公里。

  二、旅游

  西海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采风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世界名曲的金银滩草原;有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有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展馆;有原二二一基地地下秘密指挥中心;有二二一厂的爆轰试验场等7个分厂;有十一世班禅“金银滩”题词纪念塔;有原始纯朴的藏民族风情。西海镇以优越的地理位置、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构成了以“原子城”为中心的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现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三、获得荣誉

  自1993年州府搬迁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海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保增长,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2002年10月西海镇成立以来,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已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中心,是全省14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经过全镇居民的共同努力,2004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无毒镇、普法和依法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获得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2007年被授予“青海省文明城镇”荣誉称号,并审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全州率先争创了“平安乡镇”,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荣誉称号。2011年底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镇”荣誉称号。

  西海镇党委、政府成立于2002年10月。设有领导职数8名【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副县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名(副县级),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镇人大副主席1名,副镇长3名,镇武装部长1名】。根据工作职能,镇机关分别设置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宣传统战、工青妇、文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信访、人民武装、统计与资产管理、民政、文教卫生与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城镇建设与管理等综合岗位,推行岗位兼任。镇党委、政府目前所属单位有城建监察大队、环卫所、物业站和东南西北社区居委会

  西海镇政府职能职责:城镇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职能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及省州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定本镇有关规章制度和城镇管理办法及管理规则;负责镇区镇容镇貌的管理工作。如:户外广告、人行道、机动车道占用、街巷店面装修、镇区建筑市场文明施工、镇区绿化,景点景区、城镇交通、停车场、公园、广场、水域、垃圾场、公厕设施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负责镇区环境卫生的行业管理;负责镇区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负责镇区生活垃圾调处清运。负责镇区道路排水、污水处理,路灯、夜景亮化等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负责镇区人行道、机动车道、街道绿化带、广场、停车场、水域、公厕等公共设施(不含城市供水、供暖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改造。参与镇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负责镇区内空闲地的种花种草及修剪、浇水和管理工作。

  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及职责是负责镇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镇区内的婚姻登记,调查、审核低保对象;协助做好残疾人、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维护镇区内社会稳定,负责镇区内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教育;负责民事纠纷调解;负责镇区内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及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普法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职能,负责周末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和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视察、述职评议等工作。负责镇区内民兵、预备役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及兵役登记和征兵工作。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负责本辖区内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负责镇区内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效发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市政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城管工作,全力提高执法水平。对照“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环境卫生责任书,强化整体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在规范运行上下功夫,在拓宽管理范围上求突破,在提高执法水平上出效率。坚持服务在基层、执法在街道、管理在一线的服务方式,集中查纠公共区域、门前三包区、庭院内外的环境卫生。采取巡查、教育、反馈、处罚等手段,开展综合服务,切实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认真实行每月第二周的环境卫生整治周和每周三城管徙步执法日的长效机制,做到月有安排,周有活动,随时有检查。把管理与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背街小巷,管理与服务方式形成了主动化、经常化,塑造了文明、整洁、亮丽的城镇形象,提升了城镇品位。

  二是认真落实保洁制度,全力提升保洁质量。坚持“每天普扫两遍,实行全天保洁”的清扫制度,加大清扫范围,确保主要街道清扫保洁基本达到不见积土、不见杂物、不漏收堆、不乱倒垃圾、不见人畜粪和路面净、路沿净、人行道净、树坑墙角净、果皮箱净的“五不、五净”标准;居民区及背街小巷达到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不见人畜粪和路面净、路旁净、垃圾箱四周净的“三不、三净”标准。在垃圾清运上,坚持分区责任承包和重点路段上门收集的规范化长效机制,保证垃圾场、镇区外围及国道两侧的干净整洁。

  三是拓宽物业服务领域,全力提高服务质量。物业服务在做好小区卫生清扫保洁、公共污水管网每年定期疏通维修工作的同时,建立责任与利益挂钩的奖罚责任制,指定专人经常性督促检查,确保了卫生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对小型维修等服务项目实行合理化收费。推行站务公开,接受居民监督,推动物业服务不断上新台阶。

  四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维护力度,确保市政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按照城镇运行的特点,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公共排污管道的疏通、维护,防止了污水满溢、外流;配合建设、交通等部门处理病险道路,确保道路畅通和整洁;坚持亮化制度,确保镇区亮灯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公共区域特别是奥凯文化广场、西海广场的环境卫生、广播音响、水电供应等方面的管理、维修、保洁工作,确保镇区中心广场高效率运转;认真做好城镇绿化美化工作。适时完成种花、种草任务,严把绿化质量关,做到品种搭配合理、草坪美观整齐。年种植和维护管理的花卉区域面积6166.7平方米,草坪面积34000平方米。强化人工湖管理,确保人工湖及附属设施的完好、正常运转;加强对公厕的日常维护、卫生保洁和服务管理,为广大居民、游人提供便捷的服务。

  社会各项事业。

  一是教育、卫生、计划生育计生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西海镇有各类学校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1所、祁连山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全镇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6个(其中医院2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药品采购中心1个)。2014年西海镇育龄妇女4288人,已婚育龄妇女3247人,其中:无孩妇女153人,一孩妇女2128人,二孩妇女861人,多孩妇女105人;新生75人,其中:男孩33人,女孩42人,人口出生率为5.81‰。全镇死亡12人,死亡率0.93‰。共落实四术56例,其中:结扎4例,放环51例,皮埋1例;女性初婚23人。当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0本;领取准生证64个,其中领取二孩准生证11个;领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8人。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区工作以组织建设、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为重点,加大对各类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医保、就业、入学、纠纷调解、卫生整治、文化活动、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

  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权利,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人大代表,为人大代表视察和监督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保证人大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坚持群众性文艺活动,弘扬高尚、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进行。镇党委政府与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文化体育局联合举办了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对驻镇各单位下发实施方案并将各承办单位组织参加活动的情况纳入年终精神文明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2014年在驻镇州直各单位的相互配合和协作下,共举办33场广场文化活动。

  四是为进一步规范城镇低保工作,杜绝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等不公平现象,2014年通过查档取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审核通过了177户、400人,使全镇低保纳入群体更趋合理化,体现了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目前我镇共有残疾人188人,享受低保56人,入住廉租房39人。2014年西海镇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327套。